CIMG0020  

簡介︰街道的發展和演變,見證著

一個城市的興衰。街燈照耀下的澳

門在數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每條街都有獨特的故事及歷史發展

旳軌跡。郵品<<澳門街道二>>其中

四款郵票分別涉及亞美打利庇盧

大馬路、兵營斜巷、劇院斜巷和龍頭里,

上述古舊街巷均印證著澳門中西文

化交融、和諧共存的歷史。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俗稱新馬路,

由南灣大馬路起,至火船頭街和巴素

打爾古街之間止,修築工程竣工於1918年。

從開山闢地建成馬路至今近百年,

一直是一條非常繁華的商業街,

是溝通南灣與內港,昔日北灣(現已湮沒)

的主要通道。馬路還連結了周邊多條細

小的老街,延伸出廣大的區域,成為

澳門聚集商業、娛樂及人文風情的典型

街區,洋溢本土地色。

 

兵營斜巷,又名兵營斜路,由南灣大馬

路陸軍俱樂部與加思欄兵營之間起,

至加思欄後新馬路加思欄花園高處止。

斜巷之得名,源於此處建有加思欄兵營。

加思欄兵營前身為聖方濟各修道院,

十九世紀中期被拆卸改為兵營。1975年

葡萄牙撤走駐軍,兵營改為政府保安部

隊辦公大樓,現為澳門保安部隊事務辦

公大樓,保安司司長辦公室及保安部隊

博物館所在地。

 

劇院斜巷,由龍嵩正街起,正對巴掌圍

斜巷,至崗頂前地止。斜巷之得名,

源於附近建有崗頂劇院(原名伯多祿五世劇院)。

崗頂劇院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主體建

築於1860年,新古典主義立面建於1873年,

內設劇場、舞廳、桌球室、閱書樓等,

劇場可供演劇及音樂演奏之用,也可用作

放映電影,是昔日紳士名流消遣聚會之處。

 

龍頭里,又稱龍頭巷,位於亞婆井街與

亞婆井斜巷之間,名稱與昔日附近一口

泉水"阿婆井"有關。據說明朝時,有一名

老婦人見到居民上下山路挑水,非常辛苦,

於是慷慨解囊,雇人鑿開山石,引出該地

的一眼泉水,供人取用,居民因而稱該泉

為亞婆井,而亞婆井所在平地附近,曾有

一塊巨石突起,就像龍頭一樣,名叫龍頭岩,

故該井又稱"龍頭井",其後澳葡當局曾出

資在"亞婆井"重砌石牆石池,增建了龍頭

石雕,讓泉水自龍口湧流而出,龍頭里的

得名由此而來。

 

 

 

發行日期︰09.10.20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